华南首家!南方医科大学开设麻醉学院,招收麻醉学专业本科生

更新时间:2020-01-07 21:00:14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2018年8月及2019年12月,国家七部委与国家卫健委分别颁发文件,旨在加强麻醉学科建设、推动麻醉医疗高质量发展。文件指出:麻醉医疗服务涵盖临床麻醉、疼痛诊疗、监护病房、急救复苏等门(急)诊诊疗服务,目前麻醉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依托医院麻醉科设立了专门的麻醉学院,专责培养麻醉学本科生。据悉,目前全国开设麻醉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有50余所,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是华南地区首家招收麻醉学专业本科生的麻醉学院。 我国麻醉从业人员严重短缺 人均麻醉医师数量严重不足,一度使得多数的麻醉医师处于过度劳累状况。“麻醉医生甚至成了最容易猝死的职业之一”。专业的麻醉医师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临床医疗对麻醉医师的需求正在不断攀升。分娩镇痛等舒适化医疗需要麻醉医师,重症监护与治疗需要麻醉医师,疼痛门诊都需要麻醉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院长、南方医院麻醉科主任刘克玄教授告诉记者,据了解,2016年我国约有7.66万麻醉执业(助理)医师,每万人拥有的麻醉医生仅为0.5人,而在美国,每万人拥有2.5名麻醉专业人员,英国则是2.8名,我们临床上麻醉医师的人员紧缺和疲劳问题极为突出。 2018年8月,国家7部委颁发了21号文件《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力争到2020年,我国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9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提高到0.65人;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人;到2035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并保持稳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1号文件,加强麻醉学科建设,推动麻醉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12月9日,国家卫建委又印发了更为具体的《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上述文件的密集颁发,可见国家层面对麻醉学科的重视。 刘克玄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成立麻醉学院对麻醉学本科生进行高起点的教学,实现精英教育,为社会精准、快速地培养优秀的麻醉学人才,才能切实有效地缓解麻醉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有了人,才能更好地建设麻醉学专业人才梯队,才能从临床、教学、科研各个方面去突破,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成立麻醉学院将专业化培养麻醉医生 只有具备优秀的、强大的人才梯队,使得麻醉医师与手术科室医师配比更加合理,才能在确保麻醉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麻醉医疗服务领域,让麻醉医师不仅仅停留在手术室里面,还要走出手术室,走向门诊、产房等医院的每一个角落。该校麻醉学院将依托学校和学院的发展策略,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麻醉学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思路新颖、综合实力国内领先、课程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最终成为培养我国麻醉学专业精英人才的摇篮。 此次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学院的成立历经近三年的时间进行筹备。 2016年底,在大学的支持下,南方医院麻醉科的刘克玄教授、秦再生教授等成功向教育部申请到麻醉学专业本科生的招生培养资格,目前南方医科大学已招收3届(2017、2018、2019)麻醉学本科生,共计147人,开设了《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麻醉药理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麻醉设备学》、《临床研究设计》共八门课程。今年下半学期,2017级麻醉本科生已经正式进入专业课的学习。2019年7月26日,学校正式发文成立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12月22日正式举行麻醉学院揭牌仪式,同时任命南方医院麻醉科主任刘克玄教授担任麻醉学院院长。 该学院的麻醉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麻醉学专业人才,按照“以质取胜,稳步发展”的原则,招收优质生源,将从培养麻醉专业本科生开始,为学科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充足的人才储备。不仅如此,学院还将提倡宽基础教学方式,即麻醉学本科与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基本相同,培养专业知识广、综合能力强的麻醉医生;临床课程阶段采用模拟仿真虚拟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此外,在培养期间,开设《临床研究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早期学习科研思维及方法,为未来培养研究型麻醉医师打下基础。麻醉学院的亮点之一还包括,对每一名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即从全校挑选具有博士学位、留学背景及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医生担任指导老师,全程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及科研临床能力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实行精英教学。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