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吸引力爆棚:2019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更新时间:2019-04-19 09:24:30•点击:854 • 科研管理新闻
4月18日,优客工场、全球INS大会研究院联合对外发布了“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排行榜”,4月,教育部刚刚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最终确定新增了审批专业名单。这些新增专业无一例外都是新工科专业。早在去年,教育部就发布了320所大学的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新工科吸引力爆棚对于中国的工科大学而言,“新工科”的出现让它们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传统工科主要有四大专业,分别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建筑老八校”“兵工七子”“电气五虎”“机械四小龙”“两电一邮”等都是这时候兴起的,这些院校的传统工科非常强大。这两年开始,随着互联网工业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开始大热。这些热门专业在2017年被定义为了“新工科”专业,图片来源:摄图网其中,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3所高校获批该专业;该专业最早在2016年获批设置,去年就曾以248所高校增开位列新增专业榜首。数量紧随其后的是机器人工程专业,101所高校获批该专业;有96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值得关注的是,,在以前,人工智能相关方向通常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下招生。还有25所高校获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5所学校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4所学校获批“物联网工程”专业。除此之外,如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备案设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开设智能建造专业;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这批新增专业无一例外都属于新工科范畴。“新工科”建设的背景实际上是中国多年来积累的实践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重大挑战等问题。因此,,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等,均需要“新工科”的建设。统计数据显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毫无疑问,新获批的这些新工科专业在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中将获得广大考生的青睐。“新工科”的本质是创新。“新工科”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的产物。路透社每年都会发布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入选的高校基本都是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的高校,这些高校也都是传统工科和新工科的代表。每年的全球INS大会启动仪式上,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都会和优客工场、全球INS大会研究院联合发布一份“中国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榜单参照的正是路透社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的二级指标。具体而言,榜单采用了各种权威机构的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包括企业科研经费总额、国家科技奖获奖数目、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国专利奖获奖数目、ESI世界前1%学科数目、国际顶级期刊论文数量、自然指数、高层次人才数量、重点学科数量、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数目、新工科实践项目数量等。在此基础上,最终得出了“2019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其中,新制造是这两年中国制造业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其内核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18年,华东地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最多,达到136个,占据了全国45%的数量;其次是华北地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为38个,占全国的12%;华中地区数量紧跟华北地区,位居第三。分省来看,;浙江省排名第二,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达到25个;广东省排名第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达到24个;江苏19个排名第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已处于第一梯队,百强高校的分布和中国制造业基地的分布基本重合,也与前述的智能制造试点地区吻合。榜单显示,安徽地处泛长三角地区,紧邻制造业发达地区。合肥因为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传统工科强校,这几年在创新方面突飞猛进,也带动了整个安徽高校的创新。此次榜单入围5所高校,与山东相当,这对于国家重点高校数量并不算多的安徽来说实属不易。如果以城市分布来看,南京作为高校数量、211工程、双一流大学等数量居多的城市,有9所大学入围百强,算是正常。榜单显示,百强中69%为部属院校,虽然“211工程”已取消,但78%的百强高校为原“211工程”院校,82%的百强院校为“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毫无疑问,这些来自中央层面的资金扶持成为了创新力的重要保障。而入榜的地方院校也基本都是地方重点建设大学。比如,每年的科技奖虽然是高校科研能力的体现,但获奖数目其实存在着一定的运气成分。这也是导致每年榜单名次会有比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由于评价体系的侧重点在创新和科研,,因此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偏文科性质的高校排名并不占优,虽然也挤入了百强榜单,但位次并不算高,与其综合实力差距较大。这也是老牌工科大学天津大学牵头启动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原因,不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从前20名高校名次变化来看,最后的彩蛋就是2019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的终极名单了。来看看你的大学入榜了没——(来源:标准排名)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
推荐阅读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789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799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1018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687 次